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

《星期專訪》孫友聯︰服貿將讓台灣勞工低薪化

【服務貿易協定,專訪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秘書長孫友聯】

《星期專訪》孫友聯︰服貿將讓台灣勞工低薪化



記者黃以敬/專訪
政府與中國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,六十多項服務業開放中資及營運;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警告,兩岸經貿不斷開放,主要獲利的是少數靠中國賺錢的財團,廣大勞工面臨的卻是實質薪資下降、經濟成長率腰斬,此次服貿協議,擺明是從ECFA的商品流動,要進一步開放中國資金及勞工來台,台灣服務業將面臨中國低成本競爭,高占七成勞動人口的服務業勞工將朝低薪、低勞動條件傾斜,恐將動搖國本。
Q:政府與中國簽署ECFA時,宣示要創造廿六萬個工作機會,如今簽署服貿協議,則評估增一萬多個工作,勞團如何看待?
A:政府要簽兩岸協議,都是報喜不報憂;三年前簽ECFA,號稱要創造經濟成長一.七二%,中經院說會創造近廿六萬個工作機會,勞委會則評估至少十萬個,卻都只是膨風。現在,這些工作在哪?是哪些薪資水準?根本看不到。現在看到的,卻是勞工的實質薪資大幅倒退到十六年前水準,經濟成長率一路下滑,成為「悶經濟」。
這次服貿協議,政府及中經院不敢再膨風,評估最多只會增加一萬一千多個工作,提高GDP一億多美元;有學者取笑,這種經濟規模連一個颱風都比不上,對台灣根本沒好處。
反令人憂心的是,過去ECFA還只是商品流動,此次則是開放中國自然人及管理階層可來台,是有條件開放「中國勞工」,且行業之廣、項目之細,在國際談判中也很罕見。
僅少數靠中國的財團獲利
Q:反對ECFA、服貿,政府官員就批評是「鎖國」?不支持經濟發展?如何解讀這種說法。
A:在全球,勞工團體對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,多是採較保留態度,因為獲利的通常是少數財團。兩岸經貿開放,更明顯是少數靠中國賺錢的財團獲利,台灣勞動條件卻下降,尤其原已普遍低薪的服務業,只怕更朝低薪化傾斜。
美國、加拿大與墨西哥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(NAFTA),三國總工會後來質疑,各國承諾的優質工作都沒出現,增加的是穩定性低、福利差、薪水低的工作。
港三低二高 恐在台灣重演
香港更是前車之鑑,主權移交中國後,月薪低於三千港元(約台幣一萬二千元)的低薪人口就大增超過一.四倍。香港與中國簽署CEPA(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),零售服務業人口雖增加,但專業服務人才則是外流到中國,香港卻是增加低薪、低技術、低穩定性、高替代性、高流動性的「三低二高」低階服務工作,低薪人口暴增;這種慘況恐也將在台灣重演。
中國與台灣的經濟規模及勞動條件相差甚大,語言、文化卻又有雷同性,台灣不用擔心向歐美開放,中國卻有很大的取代性、競爭性,衝擊遠大於其他國家。當初政府要簽ECFA,勞團就提出警告;學者也有研究指出,台灣勞動實質薪資的下降,與這十年兩岸經貿開放有關聯性。
Q:兩岸經貿交流增加、簽ECFA, 台灣哪些行業勞工已受衝擊?
A:就拿政府最愛吹噓的中國觀光客為例,號稱千億元商機;事實上,陸客團有七成團費是進入中國組團社口袋,台灣接的是低價甚至零元團。
勞團曾訪談一些導遊與遊覽車司機發現,接越多陸客,個人薪資未必增加,工時卻明顯拉長,工作條件及環境變差。媒體曾調查,有導遊以前一天工資一千五百元,現接到低價團,最慘是八天才一千五百元。有司機更抱怨,台灣最後剩的只有「垃圾與屎」。
政府官員沾沾自喜說台灣服務業可去中國、中國服務業不會來,說沒開放中國勞工,但都是昧於事實。依目前簽署內容,中資只要廿萬美元就可有中國負責人及經理幹部來台,而這幾乎就可達到自營美髮業的架構。
自由經濟貿易區是另一例證,跨國企業更可自由調動兩岸人力,中國勞工的開放已是趨勢,而且幾乎可不受國內勞基法規範,對這些問題,政府根本是無心且無力防範。
中資惡意併購 他國有先例
Q:服貿的簽署有更多不對等?不公平?
A:服務業是人的服務,不是機器或商品,可能遭遇兩種問題,一是專業人才及服務know how知能外流,二是中國服務業挾著龐大市場資金及低廉人力成本,進入台灣惡意價格競爭及併購。這在其他國家早已有諸多例證。
中國的談判是很有策略的,它是選擇較高品質行業開放到中國,例如特許醫療業到中國可獨資開業,明顯是要將優秀醫師人才及服務引進中國。相對地,例如出版業最反彈的,中國印刷出版品可以低成本來台競爭,台灣出版品到中國反要受審,所以文化界反彈甚大,擔心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言論自由,會受損害箝制。這也都看不到政府有任何防範。
Q:早年為加入WTO,政府成立逾一千五百多億元農業發展基金及進口損害救助金,補償六十萬農業就業人口;如今簽署兩岸服貿協議,馬總統說要準備九百五十二億元做配套處置,對服務業勞工有足夠保障?
A:要幫助受衝擊勞工,不只是金額問題,政府恐怕連台灣服務業到底有多少從業人口都不清楚,中經院說有七百四十多萬人,工商普查卻是七百廿多萬人,就差了十幾萬人。實際上台灣服務業,大多數是中小企業、自營性,未必都有登記,衝擊層面比想像中大,確足以動搖國本。
當初要簽ECFA,馬政府就宣稱要編九百億元來補助,此次又舊調重彈,不僅金額不足,且這筆經費是「貿易自由化調整支援方案」,對象含括台灣上千萬勞動人口,根本杯水車薪。而很荒謬的,若政府研究,兩岸服貿協議未來十年只可讓台灣多賺約四十億元,國家卻要花九百多億元來補償勞工,明顯是弊多於利。
亡羊補牢 立院須逐條審查
Q:政府辦說明會卻非聽取意見,恐要強讓服貿協議上路,有何補救建言?
A:台灣勞工不是不能接受國際開放,但政府處理這種對勞工衝擊甚大的重大政策,不能黑箱作業、態度傲慢,簽後才強迫大家接受。
勞團只能希望亡羊補牢,至少應在立法院進行逐條審查,而且政府須對逐行逐業召開公聽會,各行各業都須有詳細的就業影響及衝擊評估,嚴重衝擊行業應剔除;而不是又要動員立法院,粗暴地將服貿協議強制上路,讓台灣廣大勞工作為犧牲品。

#台灣勞工 #孫友聯 #服務貿易協定 #反服貿專訪

全文:http://n.yam.com/tlt/politics/20130722/20130722628484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